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聚環球之眼,博四海之興,學院國際化辦學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亮點紛呈。
學院面向未來發展,堅持開放辦學,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不變的跋涉讓愿景變現。
學院與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集團建立國家郵輪人才培訓中心,推進了聯盟院校郵輪專業建設;學院致力于中國國際郵輪人才培養,與中交郵輪游艇分會及兄弟院校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學院郵輪高等教育品質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合作、交流促海運的通達;開拓、創新促海運的成長。
學院以國際化助力學院職教育人建設,與二十余所海外學校開展互訪交流,構建全方位、更高層次國際化辦學新格局。

傳承魯班文化,中法“大國工匠”提升專業技能;中波學生交流開闊國際視野;孟加拉國船員語言培訓傳播中國聲音,國際文化交流新窗口展現海運形象。


海運,根植創新的沃土,文明交流互鑒,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學院開展留學生學歷教育,來自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十余個國家留學生到校學習,海運的國際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擴大,合作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增進中外人民友誼,推動中外地方交流與合作。
身在異國他鄉,同樣感受家一般的溫暖。疫情期間,院領導看望校外住宿留學生,把溫情送到心坎上——溫情守護。在校留學生公寓,打造成溫馨舒適的居家環境——體驗中國幸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教室里:漢語橋構建中外文化交流橋梁,“漢語橋”變成語言橋、文化橋,激發了各國青年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操場上:來自不同國家青年玩起“國際版”“桃花朵朵開”,文娛文化增進世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沐浴新時代春風,海運國際化工作按下“快進鍵”,全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溝通、聯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道路上闊步前行。
學院與馬來西亞獨大教育機構、馬來西亞大同韓新學院建立中國天津海運馬來西亞國際學院,助力專業人才培養。

授予長技,趨于國際。絲綢之路光耀至今,駝鈴變汽笛。學院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魯班工坊,為當地中資企業提供支撐。
面向未來——共商、共建、共享讓職教惠及世界!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前行路上,海運在夯基壘石!海運在鋪路架橋!堅韌的開拓讓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