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產教融合,賦能航運人才培養,在天津海事局和船員服務行業協會的支持幫助下,暑期期間,航海技術系選派骨干教師楊小亮前往新能源綠色船舶開展駐船實踐。此次實踐不僅是教師對接行業前沿的“練兵場”,更是系部構建“行業實踐+教學轉化”雙能力培養體系、推動“雙師型”教師成長的關鍵舉措。


此次實踐船舶配備1560千瓦時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創新采用燃油-LNG(液化天然氣)-電力混合動力模式,靠泊、巡航等工況可實現“零排放”運營,碳排放與燃料消耗降低5%——10%、主機運轉時間減少30%、電力推進系統響應能力提升50%。這一前沿技術平臺,成為楊小亮老師錘煉“雙師”素養的優質實踐載體。



在船期間,楊小亮老師以“行業技術人員+未來教學導師”的雙重視角,深入甲板、機艙等關鍵區域,全程參與動力電池系統運維,掌握電池充放電故障排查、應急處置等實操技能;跟蹤LNG雙燃料主機工況監測,熟練掌握燃氣/燃油模式切換、主機參數調試等核心操作;上手實操PMS(動力管理系統)與EMS(能源管理系統),吃透新能源船舶能效優化邏輯。這一系列實踐不僅夯實了他的行業技術功底,更讓他精準把握“綠色船舶技術教學的重難點”,實現“行業實操能力”與“教學轉化能力”的雙向提升,為航海類專業“雙師型”師資素養筑牢根基。


除技術實操外,楊老師更以“雙師型”教師的教學敏感度,與船舶技術團隊圍繞“綠色船舶操作規范”“航運人才核心能力需求”開展專題研討,精準收集“動力電池應急處置”“LNG燃料泄漏應對”和“PMS系統故障排查”等一線教學案例。這些案例不僅是行業技術的“活教材”,更將成為他課堂上“從實操到理論”的橋梁——比如把“雙燃料主機切換實操”轉化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塊,把“電池系統運維經驗”融入《船舶動力裝置》課程實訓設計,真正實現“行業實踐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體現“雙師型”教師“既懂做、又會教”的核心優勢。


本次暑期駐船實習,是航海技術系“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的生動實踐——以“行業真實場景”為課堂,以“技術實操+教學轉化”為核心,讓教師在實踐中既提升“行業技能”,又強化“教學能力”。未來,航海技術系將持續深化與綠色航運企業的協同合作,搭建更多“駐船實習”、“企業頂崗”、“技術共研”的“雙師型”培養平臺,推動更多教師深入智能船舶、低碳航運等核心領域,打造一支“懂技術、善實操、會教學”的“雙師型”隊伍,為培養符合“雙碳”戰略要求、支撐航運高質量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堅實師資保障,為我國航運業綠色轉型注入“職教+人才”的雙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