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師生走出校園,將思政課堂搬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天津航道局,開展了一堂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課”。

天航局場館講解員生動講解了天航局參與京津冀港口群建設、渤海灣生態清淤等重大項目的歷程,讓師生們感受到了“航道聯通”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作用。一系列珍貴的歷史圖片和現代化航道設施模型,生動展現了天航局百年來的奮斗歷程,“航道是國家的血脈,疏浚是暢通血脈的關鍵。”工作人員姚坤元深有感觸地說,“如今,我們已經實現了從‘疏浚’到‘智浚’的飛躍。”

在現場授課環節,思政課教師與場館講解員默契配合,共同執教,構建起“實踐案例+理論解讀”的雙師教學模式。思政課教師宋艷、張雅欣圍繞“大國重器背后的責任與擔當”,結合天鯤號攻堅克難的奮斗故事,解讀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講解員則補充項目建設中的技術突破與團隊協作細節,讓抽象的“家國情懷”“職業理想”變得可感可知。教師們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專業實踐,引導學生在實地參訪中理解國家航運發展的戰略意義。

來自智能焊接技術專業的孫程駿同學感慨道:“今天的課程讓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體會到每一段航道背后都是技術、責任與奉獻的凝結,也對自己的專業選擇更加自豪。”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利用天津豐富的海洋文化和航運資源,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思政實踐課程。“把課堂搬到實踐一線,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與國家戰略的聯結。”負責本次活動策劃的趙秀花老師說。
下一步,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拓展“航道上的思政課”覆蓋范圍與內容深度,持續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專業認同,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