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穗盈香。為深入貫徹落實市教育兩委、市總工會關于開展“同上一堂勞動教育課活動暨2025年天津市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的部署,11月4日,學院團委組織40余名師生走進裕見農場勞動實踐基地,與兄弟高校共同開展了以“顆粒歸倉·勞動礪志”為主題的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此次活動將“傳承紅色工運基因,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的主題融入具體實踐,讓師生在豐收的喜悅中切身感受勞動的價值與光榮。

活動伊始,在農場負責人的帶領下,師生們漫步于金色稻浪之間,系統學習了現代農業的生態種植模式、水稻與玉米的科學管理知識,深刻理解了“從一粒種子到一餐飯”的艱辛歷程,為后續的勞動實踐筑牢了認知基礎。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眼前這片豐收在望的稻田,正是今夏由各高校學子親手栽下的秧苗。從春種到秋收,同學們完整地參與并見證了一個生命的輪回,對勞動與收獲有了更真切的體悟。

在隨后進行的“高校風采秀”環節中,海運學子以一場鏗鏘有力的集體朗誦,展現了海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與其他高校的精彩節目共同匯成了田間地頭的文化盛宴,為緊接著的勞動競賽預熱助興。



“左手扶穩稻稈,鐮刀要貼地斜拉!”在緊張的收割比賽開始前,經驗豐富的農民師傅化身“田間工匠”,為學子們進行了細致的鐮刀使用技巧與安全規范講解與示范。隨著比賽口令下達,我院學子與其他高校同學組成的“收割小隊”迅速投入“戰斗”,彎腰、揮鐮、捆扎,動作從生疏漸至熟練,汗水與泥土交織,熱情與稻浪共舞。同學們分工協作,默契配合,充分展現了團隊精神與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品質。


比賽結束后,實踐體驗環節同樣精彩紛呈。在稻谷脫粒區,同學們將親手收割的稻穗送入脫粒機,感受金黃谷粒傾瀉而出的豐收重量;在傳統農具體驗區,大家親手操作玉米脫粒、推動石磨研磨谷物,沉浸式體驗了傳統農業智慧,了解了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蛻變歷程。
此次聯合勞動實踐,是我院積極響應市教委、市總工會號召,將“同上一堂勞動教育課”從線上課程延伸到線下實踐的重要舉措。活動不僅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了基本的農耕技能,更將“勞動光榮、珍惜糧食、團隊協作”的種子深植心中。院團委書記王洋老師表示,勞動教育是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一環,此次采取“競技+體驗”的模式,有效引導學子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提升了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學院后續將持續推進“專業特色+勞動教育”深度融合,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形式與內涵,讓勞動精神賦能學子全面發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貢獻力量。

